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同时,为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金沙检测线路js95于7月10日至14日组织乡村全面振兴实践队前往龙岩市漳平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两岸交流,共话乡村振兴。实践队成员出席“两岸青年话发展,校地联合助振兴”人才交流论坛。会上,天津大学团委书记李一昂致开幕辞。漳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伍琳致辞勉励青年同做两岸交流交往的引领者、两岸产业推广的建设者、两岸心灵契合的传播者,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随后,当地青年代表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感悟。通过此次会议,实践队员们对于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所承担的时代责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对两岸融合共促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实践队还前往永福镇,与台湾创业青年吴曜任交流创业经历,并参观当地茶叶生产线。通过与当地台商交流,实践队员们对茶叶产业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了产业振兴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实地走访,探寻产业发展。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漳平“产城人”融合发展展示馆、福建龙钢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进一步了解漳平市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实践队员们还深入芦芝村、圆潭村、东湖村等乡村走访调研。在芦芝村,实践队参观了“龙江回声”主题陈列展,学习了芦芝镇的发展历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漳平时对于当地发展的期望关切。在圆潭村,实践队参观了“水乡芝梦”主题馆。了解当地“水乡芝梦”党建品牌和林芝特色产业。在抵达东湖村之后,实践队员们上门调研,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东湖村产业发展情况和历史,发现东湖村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青年流失严重等问题。
回顾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了解漳平历史,实践队参观了漳平博物馆。在漳平博物馆馆长罗丹丹的带领下,实践队了解了漳平的历史沿革、民俗文化和建筑艺术等历史概况。认识了对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范围的考古研究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的奇和洞遗址的开发情况和出土文物。学习了作为闽西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漳平市人民的勤劳、勇敢的光荣的革命传统以及漳平市的革命历史。除此之外,实践队员们还了解了著名漳平籍航海家王景弘的故事。除此之外,实践队也在双洋镇参观当地红四军陈列馆,了解当地红色革命历史。并前往双洋镇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回顾入团誓词,坚定自身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决心。
深入基层,了解当地民俗。在新桥镇,实践队参观了当地民俗文化馆,了解当地久负盛名的农民画,感受了人民群众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队员们在西埔村,了解当地板凳龙制作过程、表演形式和发展历程。实践队还在当地菌菇生产基地学习调研,在生产一线了解菌菇产业的生产模式,对于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和职工待遇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闽西油茶第一村”——产盂村,实践队员们在当地入户分发普法传单,宣讲普法知识。
“在漳平的实践,我们先后走访了芦芝镇、永福镇、双洋镇、新桥镇等乡镇和村庄,领略当地风土人情,探寻那隐藏在乡村的,挖掘乡村全面振兴新契机。这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令我收获颇丰。”回顾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郑中标表示,“漳平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厚,红色历史诉说着峥嵘岁月。村民淳朴热情。特色农业在成效,如花卉、茶叶、菌菇产业,但在市场与品牌方面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艰苦的乡村走访时与当地干部交流,被他们为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和责任感打动。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社会基层实际情况,更明确自身责任。深刻体会到新时代大学生是当今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我们要探索发挥乡村经济发展的创新理念,用所学知识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融合。借助互联网,拓展农产品市场。丰富乡村文化续存,提升教育水平发展。让乡村环境更美,人民更富,为乡村振兴绘就美好远景,基层必定大有可为。”
实践队成员谢熠琦表示,“通过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村发展至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发展不均衡、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正是乡村振兴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共同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此次的漳平社会实践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当地产业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当地发展相结合,为当地乡村振兴建言献策。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青春投入乡村振兴之中,将青春之我融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